耳痛、頭痛,生活中有不少人都遇到過“化膿性中耳炎”
發布時間:2023-01-17

什么是急性化(hua)膿性中(zhong)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主要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及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前兩者在小兒中多見。這個病若治療及時,炎癥可以逐漸吸收,黏膜恢復正常,若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病變可深達骨質,遷延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多種顱內外并發癥。


化膿性中耳炎

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不(bu)良(liang)。譬如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細菌經咽鼓管侵入中耳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百日咳等也可通過咽鼓管途徑并發此病;不恰當地捏鼻鼓氣或擤鼻涕,不恰當地咽鼓管吹張或鼻腔治療,細菌沿咽鼓管侵入中耳;嬰幼兒咽鼓管短、寬、直,咽部細菌或分泌物易經此途徑侵入鼓室

除此之外,操作不當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傷等情(qing)況(kuang),也(ye)容易(yi)導致病(bing)菌由外(wai)耳道直接進入中(zhong)耳引起繼發感染。

最后還有比較少見的經血(xue)行(xing)途徑引起中耳感(gan)染。




化膿性中耳炎

都有哪些臨床表現?


常見臨床表現是耳痛搏動性跳痛或刺痛,較為劇烈。當吞咽、咳嗽、打噴嚏時會引起同側耳痛加重,有時會向頭部或牙齒放射。當(dang)鼓膜穿孔后會有(you)膿性(xing)分泌物流出,耳痛(tong)會減(jian)輕。

全身癥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等。鼓膜(mo)穿孔后,體溫往往很快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明顯減輕。




應該如何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通暢引流,祛除病因

盡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必須的,一般可選用青霉素類、頭孢類藥物,如早期治療及時,可能避免鼓膜(mo)穿(chuan)孔的發生。當耳(er)朵流膿后,我們還可用棉(mian)拭子取出(chu)一些分泌物進行細菌(jun)培養及藥敏試驗,目的是(shi)知道致病菌(jun)對什么藥物會更敏感,根據結果有針對性的選用抗生素

鼓膜穿孔前可用鼻噴激素 + 黏液促排劑,目的是減輕局部炎癥,改善(shan)咽(yan)鼓管(guan)功能。對(dui)于癥狀較重(zhong),鼓膜(mo)明(ming)顯膨隆者,可(ke)及時行鼓膜穿刺(ci)術,幫助通暢引流。鼓膜穿孔后,醫生會在專業的器械(xie)下吸凈膿液(ye)(ye),再局部予以(yi)抗生素溶液(ye)(ye)滴耳(er)。


健康知識“劃重點”

首先,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隨便在外面采耳,也不要自己隨意掏耳。

洗澡或游泳時耳內如果進水,及時清理干凈以免滋生細菌。

既往有過中耳炎病史的人,感冒時容易復發,所以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