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寶(bao)寶(bao)發熱了,能不能把爸(ba)爸(ba)媽(ma)媽(ma)吃的退熱藥減(jian)量給寶(bao)寶(bao)吃啊?
不能啊!
兒(er)童不是成人的(de)(de)縮小版,與藥(yao)物(wu)相關的(de)(de)代謝系統尚未(wei)發育成熟,對藥(yao)物(wu)的(de)(de)毒副作用更敏感,用藥(yao)不當會中(zhong)毒。
成人服用的藥品不一定適合兒童,比(bi)如喹(kui)諾(nuo)酮類(lei)藥(yao)物(wu)可以(yi)引起兒童(tong)關節病變(bian),影響孩子生(sheng)長發育(yu);氨基糖苷(gan)類(lei)藥(yao)品(鏈霉素、慶大霉素等)可以(yi)引起兒童(tong)耳聾。
其次,成人服用藥品的劑型不一定適合兒童,比如緩(huan)釋(shi)制劑、膠囊(nang)劑等。
成人用的藥給孩子服用,很可能會造成藥物劑量服用超量,會加大藥物的毒副作用,甚(shen)至造(zao)成不(bu)良后果。
1. 兒童用藥應選擇單一成分的藥物。
正確了解藥品通用名稱,避免同時服用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的藥物。比如退熱藥(yao)對乙酰氨基酚(fen)是單一(yi)退熱成分,但許(xu)多復(fu)方(fang)制劑中都含此成分,所以用藥(yao)時一(yi)定要注意(yi),避免重復(fu)用藥(yao)。
2. 在服用藥品時一定要遵醫囑或看清說明書,規格不同的(de)藥品,服用劑量是不同的(de)。
兒童藥(yao)物有顆粒劑、普通片劑、口服溶液劑(ji)型、滴劑(ji)、栓劑等多種劑型。使用(yong)最多的有兩大類(lei):口(kou)服藥(yao)如(ru)顆粒(li)劑(ji)、口(kou)服液、滴劑和用于直(zhi)腸(chang)給藥的栓劑。
那么,外用栓劑會比口服藥更安(an)全嗎?從安全性上講,栓劑和口服藥的區別并不大,嚴(yan)格按說明書(shu)推(tui)薦劑(ji)量使用(yong)都(dou)是安全(quan)的,超劑(ji)量使用(yong)都(dou)會(hui)引起(qi)毒副作用(yong)。
兒童用藥常常需要根據體重精確計算給藥量。口服溶液劑型可以精確量取藥量,所以臨床上治療兒童疾病時,常首選口服溶液劑。顆(ke)粒劑(ji)(ji)、栓劑(ji)(ji)常(chang)常(chang)是(shi)固定的劑(ji)(ji)量,比如(ru) 125mg 或者(zhe) 150mg 等,不容易(yi)精(jing)確給藥,尤其是(shi)嬰(ying)幼兒。栓劑(ji)(ji)一般在不能口服藥物時才(cai)會使用。
口服混懸液或混懸滴劑如(ru)何(he)服用?
口服液服用方法:用藥(yao)(yao)前(qian)先緩慢搖動(dong)藥(yao)(yao)瓶,待藥(yao)(yao)物(wu)成分充分混勻(yun)之(zhi)后用滴管或量杯(bei)量取準(zhun)確的劑(ji)量(用量杯(bei)量取時視(shi)線與藥(yao)(yao)物(wu)液(ye)面保持同一水平面后,讀取刻(ke)度(du)才準(zhun)確)。
量取好的(de)藥(yao)物可以用量杯(bei)直接喂給寶寶;如果寶(bao)寶(bao)覺得太甜(tian),可加適量溫涼開水(shui)沖淡一些(xie)(不(bu)要用開水和礦泉水)。量杯底(di)部的(de)殘留(liu)藥物也加點水,再讓寶寶全部喝掉。
口服混懸液該怎么保存呢?按藥品說明書中儲存條件保存。開蓋后不用時(shi)應置于冰箱冷藏保存,過期(qi)藥(yao)就不要再(zai)服用(yong)了。藥品應放(fang)在(zai)小孩夠不著的地方。
一般可通過催吐、多喝水增加尿量,將過量的藥(yao)物排(pai)出(chu)體外;同時注(zhu)意觀(guan)察患兒的表現,如(ru)出(chu)現呼吸、心率增快(kuai)或嚴重中毒表現,如(ru)抽搐、昏迷等癥(zheng)狀,應盡快(kuai)到最近的醫院治療。
專家提示
任(ren)何藥物都有兩(liang)面性,既有治療作用,又(you)有副(fu)作用,所以一定要先診斷疾(ji)病,在醫生(sheng)指導下(xia)安全合(he)理用藥(yao)。
內容來(lai)源(yuan):
人民衛生出(chu)版社出(chu)版《疾(ji)病的(de)真相:熊(xiong)貓醫生科普日記》
本書著者:北京天壇(tan)醫院 繆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