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診斷的“金標準”
是什么?
大多數患者都認為CT、核磁共振、PET-CT等就能確診腫瘤。其實不然,細胞學或組織學更有利于臨床診斷,尤其是明確的病理學檢查是診斷乳腺癌的“金標準”,其檢測標準可通過穿刺或切除原發病灶、淋巴結以及其他器官的轉移病灶獲得。病理學檢查可以幫助明確疾病的良、惡性。
對于乳腺癌來說,除了明確腫瘤病理類型(比如區分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外,還可以通過檢測ER、PR、HER-2、Ki-67等蛋白的表達情況,進一步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分(fen)子分(fen)型診斷(duan),指(zhi)導后(hou)續治(zhi)療決策(ce)。
【患者誤區】已經做了這么多(duo)檢查,為啥還(huan)不能診斷乳腺(xian)癌?
【醫生提醒】乳(ru)腺癌的診斷,只有(you)病理(li)檢(jian)查才能說了算(suan)。
影像科醫生在給患者進行乳腺鉬靶、乳腺超聲、乳腺核磁共振等檢查后,會根據影像特征對病變的良惡性風險進行初步的評估。對于報告提示有惡性傾向者,需要進一步活檢明確診斷,以防止漏診。
比(bi)如乳腺超聲(sheng)會根據BI-RADS分級(ji),4級(ji)病(bing)變(bian)者惡性可能性為2%~95%;5級(ji)病(bing)變(bian)惡性可能性≥95%。
原則上對于4級及5級病變需要進一步的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對于3級的(de)病變,則需(xu)要綜合(he)分析患者具體情況做出是否行活檢的(de)決(jue)定。
【患者誤區】檢(jian)查(cha)發(fa)現(xian)異常,都需要(yao)做活(huo)檢(jian)。
【醫生提醒】活(huo)(huo)檢(jian)屬于有創(chuang)性(xing)操作,有需(xu)要者才進行活(huo)(huo)檢(jian)。
目(mu)前乳腺(xian)病變的活檢方法(fa)主要包括經(jing)皮(pi)穿刺活檢和手術切除活檢。
是診斷乳腺病灶的一種安全、準確、有效的方(fang)法。包括細針(zhen)吸取細胞學檢(jian)查、粗針(zhen)穿刺活檢(jian)等。原(yuan)理是(shi)通過穿刺獲取足夠(gou)的腫塊組(zu)織(zhi)(zhi)進行病理組(zu)織(zhi)(zhi)學檢(jian)查和基(ji)(ji)因檢(jian)測,在綜合治療前(qian)明確激素表達狀態和基(ji)(ji)因擴(kuo)增情況,為后續(xu)個(ge)體化精準(zhun)治療提供(gong)依據。
對于一些考慮為良性、無法穿刺的散在鈣化灶等特殊病例,以及某些高度懷疑為惡性但穿刺活檢未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可選擇手術切除活檢。由于切除活檢可能導致病灶切除不完全,手術創傷較大,花費較高,目前已逐漸被穿刺活檢取代,僅在醫(yi)療設(she)備有限的基層醫(yi)院(yuan)開展。
診斷乳(ru)腺癌常(chang)用的病理診斷技(ji)(ji)術(shu)有蘇木素-伊(yi)紅染色(H-E染色)、免疫組織(zhi)化(hua)學染色和原(yuan)位雜(za)交技(ji)(ji)術(shu)。
可使細(xi)胞(bao)(bao)核(he)和(he)細(xi)胞(bao)(bao)質分別被染成紫紅色和(he)紅色,通過觀(guan)察細(xi)胞(bao)(bao)的形態和(he)結構把癌細(xi)胞(bao)(bao)從正常(chang)細(xi)胞(bao)(bao)中找(zhao)出(chu)來。
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原理可檢測出ER、PR、HER-2、Ki-67等指標的表達情況。
當免疫組化不能確定HER-2是否擴增時,則需要再加做熒光原位雜交(FISH)或色素原位雜交(CISH)進一步明確,避免患者錯過靶向治療機會或誤用靶向藥物。
這些(xie)指標(biao)不僅可(ke)以幫助醫(yi)生(sheng)對(dui)乳腺(xian)癌(ai)作(zuo)出(chu)精準的診斷,而且有(you)助于臨床醫(yi)生(sheng)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對(dui)預后進行評估。
內容(rong)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腫瘤防(fang)治科普叢書(shu):乳腺腫瘤》
主 編:曾(ceng)曉華 劉曉渝(yu)
ISBN:978-7-117-2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