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好不好,看大便就知道
發布時間:2022-09-23

排便活(huo)動(dong)是人體重(zhong)要的(de)生命活(huo)動(dong)機能(neng),通(tong)常情況下,糞(fen)便的(de)性(xing)質與(yu)形狀(zhuang),排便活(huo)動(dong)可(ke)以反映整(zheng)個(ge)消(xiao)化系(xi)統的(de)功能(neng)狀(zhuang)況。因此對排便活(huo)動(dong)認真的(de)了解(jie)、仔細(xi)地觀察(cha),可(ke)以及早發現和(he)鑒(jian)別消(xiao)化道(dao)疾患,有助于(yu)發現問題(ti)及早就醫。













正常排便的評估







1. 排便次數
正常個人排便活動是有意識、無痛苦、無障礙進行的,是受大腦皮質控制的自主活動。排便次數因人而異,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3次,嬰幼兒每天排便3~5次。


2. 排便量
正常成人每天排便量100~300g。排便量與膳食的數量、種類,攝入的液體量、大便次數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關。進食大量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類食物者糞便量較多。進食低纖維、高蛋白質等精細食物者糞便量少而細膩。

    

3. 糞便的性狀
(1)形狀與軟硬度:正常人的糞便為成形軟便。糞便呈圓柱形,類似直腸的直徑。
(2)顏色:糞便的顏色會因攝入食物或藥物種類的不同發生變化,正常成人的糞便顏色呈黃褐色或棕黃色;嬰兒的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如果食用大量綠葉蔬菜,糞便可呈暗綠色;攝入動物血或鐵制劑,糞便可呈無光樣黑色。
(3)內容物:糞便內容物主要為食物殘渣、脫落的大量腸上皮細胞、細菌以及機體代謝后的廢物,如膽色素衍生物和鈣、鎂、汞等鹽類。糞便中混入少量黏液,肉眼不易察見。
(4)氣味:正常時糞便氣味因膳食種類而異,強度由腐敗菌的活動性及動物蛋白質的量而定。素食者味輕,肉食者味重。












異常排便的評估







1. 便秘
指正常的排便形態改變,排便次數減少,糞便滯留于腸內過久變得干硬,致使排便不暢、困難。
1)癥狀和體征(zheng):便秘(mi)者糞便干硬,觸(chu)(chu)診腹部(bu)較硬實(shi)且緊張,有時可觸(chu)(chu)及(ji)包塊,肛診可觸(chu)(chu)及(ji)糞塊。同時可(ke)伴有(you)腹(fu)脹、腹(fu)痛、食欲不(bu)佳、消化(hua)不(bu)良、乏力、舌苔變厚、頭痛等。另外,便秘(mi)在(zai)某些(xie)情況下會給患者(zhe)帶來(lai)危險,如(ru)心臟病患者(zhe)用力(li)排便時可能誘發心絞痛和(he)心肌梗死。
(2)原因:排便(bian)習慣不良;排便時間(jian)或活動受限(xian)制(zhi);飲(yin)(yin)食(shi)結構(gou)不合理,飲(yin)(yin)水量不足;某些藥物和治療的不合理使用,如濫(lan)用緩瀉藥、栓劑、灌(guan)腸;長(chang)期臥床或活動(dong)減少(shao)等;某些腸道的器質(zhi)性病變(bian);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ai);各類直腸(chang)手術,以上(shang)原因均可抑制(zhi)腸(chang)道(dao)功(gong)能而導致便(bian)秘的發生。


2. 糞便嵌塞(sai)
指糞便持久滯留堆積在直腸內,堅硬不能排出。常發生于慢性便秘的患者。
(1)癥狀和體(ti)征:患者有(you)排便沖動,肛門處有(you)少量(liang)液化的糞(fen)便滲出,但不能排出糞(fen)便。伴(ban)有食欲(yu)差、腹部脹痛(tong)、直腸(chang)肛門疼痛(tong)等癥狀,十(shi)分痛(tong)苦(ku)。直(zhi)腸指(zhi)檢(jian)可觸及糞塊。
2)原因:便(bian)秘沒(mei)能(neng)及時解除,糞便(bian)內的(de)水(shui)分(fen)被持續(xu)吸收而(er)乙狀結腸排下(xia)的(de)糞便(bian)又不斷加入,最終(zhong)使糞塊變得又大又硬(ying)不易排出,發(fa)生糞便(bian)嵌塞(sai)。

    

3. 腹瀉
指正常排便形態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排出松散稀薄的糞便甚至水樣便。
(1)癥狀(zhuang)和體征:排便(bian)次數增多,糞(fen)便(bian)稀薄(bo)或呈液體(ti)樣(yang),同時(shi)伴有腹痛(tong)、腸痙攣、疲(pi)乏(fa)、惡(e)心、嘔吐、腸鳴、有急于(yu)排便(bian)的(de)需(xu)要和難以(yi)控制的(de)感覺。
(2)原因:飲(yin)食不(bu)當(dang)或使用瀉劑不(bu)當(dang);情(qing)緒緊張焦慮;胃腸道(dao)疾患(huan);消化系統(tong)發育不成熟;某些(xie)內分(fen)泌疾病如甲亢等均可導致腸蠕動增(zeng)加(jia),發生腹瀉。

    

4. 排便失禁
指肛門括約肌不受意識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1)癥狀(zhuang)和體(ti)征:不(bu)自主地排(pai)出糞便(bian)。
(2)原因:肛門括約肌失去控制,結腸手術;神經肌肉系(xi)統的病變或(huo)損(sun)傷如癱瘓(huan)、昏迷患者;精神障礙、情緒失調(diao)等。

   

5. 腸脹氣
指胃腸道內有大量氣體積聚,不能排出。正常情況下,胃腸道內的氣體只有150mL左右。胃內的氣體可通過口腔嗝出,腸道內的氣體一部分在小腸被吸收,其余的可通過肛門排出,不會產生不適。
1)癥狀和(he)體(ti)征:自覺(jue)腹脹,痙攣性疼痛、呃逆;體檢腹部(bu)膨隆,叩診呈(cheng)鼓音。當腸脹氣壓迫(po)膈肌和胸腔時,可出(chu)現氣急和呼(hu)吸困難。
2)原因:進食(shi)時(shi)吞入大(da)量(liang)空氣;攝(she)入過多(duo)產(chan)氣性(xing)食物;腸蠕(ru)動減少;腸道(dao)梗阻(zu)及腸道(dao)手術(shu)后。

    

6. 糞便異(yi)常
1)形狀與軟(ruan)硬度:腸(chang)道部分梗阻(zu)或直腸(chang)狹窄,糞便常(chang)呈扁條形(xing)或帶狀。便秘(mi)時糞便堅(jian)硬,呈(cheng)栗子樣(yang);消化不良或急性(xing)腸炎(yan)時可為稀便(bian)或水(shui)樣便(bian)。
(2)顏色:黑色柏油樣便提(ti)示上消(xiao)化(hua)道出血(xue)(xue);暗(an)紅(hong)色血(xue)(xue)便提(ti)示下消(xiao)化(hua)道出血(xue)(xue);糞便表面粘有鮮紅(hong)色血(xue)(xue)液見于痔瘡或肛裂(lie);果醬樣便見于腸套疊、阿米巴(ba)痢疾;白陶土色便(bian)提示(shi)膽道梗阻;白色“米泔水”樣便(bian)見(jian)于霍(huo)亂(luan)(luan)、副霍(huo)亂(luan)(luan)。
(3)內(nei)容物:當消化(hua)道(dao)有感(gan)染或(huo)出血時(shi)糞便中(zhong)可(ke)混有血液、膿液或(huo)肉(rou)眼可(ke)見(jian)的黏液。腸道寄(ji)生蟲(chong)感染患者的(de)糞便(bian)中可檢出蛔蟲(chong)、蟯蟲(chong)、絳蟲(chong)節片等。
(4)氣味(wei):嚴重(zhong)腹瀉患者因未消(xiao)化的(de)蛋白質(zhi)與腐敗菌(jun)作用,糞(fen)便呈堿性反(fan)應,氣味極惡臭(chou);下消(xiao)化道潰瘍、惡性(xing)腫瘤(liu)患者糞便呈(cheng)腐(fu)敗臭;上消(xiao)化(hua)道出血(xue)的柏(bo)油樣糞便呈腥臭味;消(xiao)化不良、乳(ru)兒因糖類未充分(fen)消(xiao)化或吸收(shou)脂肪酸(suan)產生氣(qi)體(ti),糞(fen)便呈酸(suan)性反應,氣(qi)味為(wei)酸(suan)敗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