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體內嘌呤代謝紊亂使得血液中尿酸過多而引起的一種表現為關節炎反復急性發作的代謝性疾病。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發病基礎所在,人體內的尿酸是由于攝入食物中的嘌呤(蛋白質的中間代謝產物)代謝和體內自身代謝產生。
由于尿酸能夠沉積于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故久病可以產生“痛風石”沉積,導致關(guan)節畸(ji)形和尿酸結石,甚至出現腎(shen)功能損害及心血管(guan)并發(fa)癥。
痛(tong)(tong)(tong)風的(de)發(fa)病與經(jing)濟發(fa)展(zhan)及飲食(shi)結(jie)構關系密切,無論是(shi)歐美(mei)還是(shi)東(dong)方民族(zu)痛(tong)(tong)(tong)風的(de)患病率有逐年遞增的(de)趨勢。現代(dai)醫學多從抗炎(yan)止(zhi)痛(tong)(tong)(tong),增加尿酸(suan)排泄、抑制(zhi)尿酸(suan)生成等方面(mian)著手治(zhi)療。
抗痛風藥物可以控制病情、減輕癥狀(zhuang)、預防(fang)或者減少(shao)發作,但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人們都不想做“藥罐子”,那到底痛風能否停藥?下面予以解答。
抗痛風(feng)藥具體可以分兩(liang)類(lei):
一類(lei)是控制(zhi)關節癥(zheng)狀的(de)藥(yao)物,一類(lei)是控制(zhi)高(gao)尿酸血癥(zheng)的(de)藥(yao)物。
前者(zhe)的(de)代(dai)表藥(yao)(yao)物有秋水仙堿、非(fei)甾(zai)體抗炎藥(yao)(yao)和激素,后者(zhe)又(you)可分作(zuo)抑(yi)制尿(niao)酸(suan)生成(cheng)藥(yao)(yao)(如別嘌呤醇等)和促(cu)進(jin)尿(niao)酸(suan)排泄藥(yao)(yao)(如苯溴馬隆等)。
臨床上廣義的(de)痛(tong)(tong)風(feng)(feng)包括無癥狀高尿酸(suan)血(xue)癥、急性(xing)痛(tong)(tong)風(feng)(feng)性(xing)關(guan)節(jie)炎、慢性(xing)痛(tong)(tong)風(feng)(feng)性(xing)關(guan)節(jie)炎、痛(tong)(tong)風(feng)(feng)性(xing)腎病、痛(tong)(tong)風(feng)(feng)石沉積等,治療和用藥各有側(ce)重。
無癥狀高尿酸(suan)血(xue)癥比痛風的患病率要(yao)高很(hen)多,但臨床(chuang)上因為沒有關節癥狀,所(suo)以很(hen)容易漏診。對于這類患者最重要的是采取飲食控制(zhi)。
對于急性(xing)發作的痛風(feng)性(xing)關節(jie)炎,關節(jie)紅(hong)、腫、熱、痛明顯(xian),首要任(ren)務是緩解(jie)癥(zheng)(zheng)狀,應該盡(jin)早使(shi)用秋水仙(xian)堿或者(zhe)非甾(zai)體(ti)抗炎藥,甚(shen)至(zhi)激素,直(zhi)到炎癥(zheng)(zheng)完全消(xiao)退(tui),不能過(guo)早停藥,以免誘(you)使(shi)癥(zheng)(zheng)狀加(jia)重。
那么降尿酸治(zhi)療的時機是(shi)什么?
對于關節炎在一(yi)年之(zhi)內反復發作和有痛風石的患者應該給予降(jiang)尿(niao)酸(suan)藥物治療。
降尿酸(suan)藥物能否停(ting)用(yong)呢?
研究發(fa)現,持(chi)續進行降尿酸(suan)治療比間斷服(fu)藥更能有效控制痛風發作,并(bing)且(qie)在血(xue)尿酸(suan)達標后應持(chi)續使用(yong),定期監(jian)測。
內容(rong)來源:人民衛生(sheng)出版社(she)《中西醫結合(he)慢性病防治(zhi)指導(dao)與自我管理叢書 痛風》
主 編:錢 先 郭 峰(feng)
ISBN:978-7-117-25684-1